养老投资
公海710将养老金业务定位为长期战略业务,深度涉足包括主权财富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职业年金、养老目标基金在内的三大养老业务 养老投资主页 |
---|
文章来源于央广资本眼 ,作者曹倩
真正把投资者的利益摆在公司利益和个人利益前面,切实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业务本位,坚持“穿透式监管、全链条问责”……今天,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 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重点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意见》以推动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全面强化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引导公募基金行业更加注重投资者获得感,更加注重功能发挥,大力推进一流投资机构建设。《意见》强调,要进一步严格监管执法,强化全链条问责,督促行业机构树牢“合规创造价值”理念。
市场人士感受到了《意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于提升投资者获得感的导向和决心。
“端正行业经营理念、把功能性放首位,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行业的市场引领力,推动行业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服务资本市场平稳健康运行、服务居民财富管理需求。而夯实合规风控基础、塑造积极健康的行业文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上述人士表示。
切实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业务本位
《意见》明确,公募基金行业要恪守信义义务,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切实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业务本位,真正把投资者的利益摆在公司利益和个人利益前面。
一方面,行业机构要潜心修炼“内功”,着力提升核心投研能力,强化“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为投资者提供更为优质的专业服务,更加重视并有效回应投资者关切。
另一方面,行业机构要摒弃规模和收入导向,在市场高位时保持理性、克制的专业精神,在市场低位时加大逆周期布局力度,提高产品的长期胜率,真正做到为投资者负责。
同时,《意见》要求要强化管理人、高管及基金经理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健全基金投资管理与销售考核及评价机制,完善与投资者回报相匹配的薪酬管理体系。
前述市场人士介绍,近年来,随着基础市场波动加大,部分行业机构投资业绩下滑、高位发行规模较大、投资者获得感欠佳等问题逐步暴露,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募基金行业的整体形象。
“监管机构高度重视上述问题,持续完善制度机制,引导行业机构不断强化与投资者利益绑定机制,实施行业成立26年以来首次系统性费率改革,着力提升投资者获得感;同时,建立实施行业机构权益类基金发行规模与投资业绩定期回溯机制,对市场高位阶段产品发行规模较大、投资业绩不佳的管理人,在评奖评价、创新业务等方面予以限制,目前已取得积极成效。”有接近监管人士表示。
一方面,基金管理人全面践行3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严格设定薪酬递延、奖金跟投、追索扣回等安排。
基金经理要将不少于当年绩效薪酬的30%购买旗下公募基金,并应当优先购买本人管理的公募基金;基金销售机构每个季度公示权益类基金和非货币基金保有量排名,从“重销量”转向“重保有量”,加大持续营销力度。
另一方面,大力推进费率改革。
2023年7月以来,行业下调了存量及新注册产品管理费与托管费率,每年为投资者节约费用约140亿元。
与此同时,推动与持有时长、投资业绩、产品规模挂钩的3种不同类型浮动管理费率试点产品,以更好满足投资者需求;降低公募基金证券交易佣金费率,完善佣金分配制度,预计每年为投资者节约62亿元投资成本;修订公募基金信息披露模板,更加简明、通俗地披露基金产品综合费用。
端正行业经营理念 把功能性放首位
“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以来,对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加大中长期资金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分析人士如是表示。
本次发布的《意见》也重点针对公募基金要更加注重功能发挥作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引导公募基金行业端正经营理念,正确处理好功能性和盈利性关系,把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积极践行“金融报国”。
接近监管人士认为,对于公募基金而言,要继续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稳步提升权益类基金占比,实现“总量提升、结构优化”;与此同时,持续提升服务中长期资金的能力,加大各类中长期资金引入力度。
“这是功能性的重要体现,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行业的市场引领力,推动行业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服务资本市场平稳健康运行。”该人士表示。
事实上,近年来,公募基金行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行业资产管理规模和影响力都在稳步提升。
一方面,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需求。
截至2023年底,权益类基金规模已达7万亿元,占公募基金总规模的26%。其中,2023年获批的公募基金产品中,权益类基金占比72%,较2022年提高28个百分点。
权益类基金发展的导向也更加明显。聚焦服务国家战略,持续推出“科创创新”“国企改革”“一带一路”“绿色基金”等主题产品,截至2023年底,公募基金投资科技创新领域股票达1.8万亿元,投资制造业股票达4万亿元,实现公募REITS常态化发行,带动存量基础设施投资超5700亿元。
另一方面,持续提升养老金融服务能力。
截至2023年底,行业受托管理的各类养老金资产规模已达4.8万亿元,占我国养老金委托投资规模比例接近50%。
坚持“穿透式监管、全链条问责”
《意见》提出,要进一步严格监管执法,强化全链条问责,督促行业机构树牢“合规创造价值”理念。深入开展行业文化综合治理,加强从业人员管理,严把任职“入口关”,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分类名单制度和执业声誉管理机制,坚决惩戒、出清违法违规和行为严重失范的从业人员。
“合规风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对于公募基金行业而言,坚持合规风控本位、塑造积极健康的行业文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前述市场人士表示。
有接近监管人士认为,优化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生态,有利于更好夯实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近年来,监管部门坚持“穿透式监管、全链条问责”,持续加大监管执法力度,着力营造“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
据介绍,从目前情况来看,监管部门已从两方面持续发力。
一方面,强化公募基金行业合规风控能力建设。
具体而言,以行业机构风险画像和基金管理人分类评价为基础,不断优化基金管理人评价体系,突出合规风控为本的监管导向,与行政许可、创新业务相挂钩,真正做到“奖优限劣”,不让“老实人”吃亏。
定期开展风险监测和投资运作摸排,及时压降重点机构、重点产品风险敞口,果断处置风险个案,保障行业稳健运行。实施基金专户子公司和独立基金销售机构分类监管安排,对于不具备展业能力或严重违法违规的机构,坚决推动市场出清。
另一方面,深入推进行业文化建设,持续加强从业人员管理。
具体而言,发布行业自律公约,修订从业人员管理规则,强化对募集期、封闭期、管理产品不满1年等情形下基金经理的离任要求,对违背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并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从业人员从严从重给予加入黑名单、取消基金从业资格等纪律处分,实现“一次违规、处处受限”。
与此同时,对于从事“老鼠仓”、伪市值管理等严重侵害投资者利益的“硕鼠”,不管其产品管理规模或市场名气有多大,坚决予以出清。(央广资本眼)
公募基金强监管新规出台,证监会:坚持“穿透式监管、全链条问责”
2024-03-16 来源:央广资本眼
文章来源于央广资本眼 ,作者曹倩
真正把投资者的利益摆在公司利益和个人利益前面,切实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业务本位,坚持“穿透式监管、全链条问责”……今天,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 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重点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意见》以推动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全面强化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引导公募基金行业更加注重投资者获得感,更加注重功能发挥,大力推进一流投资机构建设。《意见》强调,要进一步严格监管执法,强化全链条问责,督促行业机构树牢“合规创造价值”理念。
市场人士感受到了《意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于提升投资者获得感的导向和决心。
“端正行业经营理念、把功能性放首位,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行业的市场引领力,推动行业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服务资本市场平稳健康运行、服务居民财富管理需求。而夯实合规风控基础、塑造积极健康的行业文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上述人士表示。
切实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业务本位
《意见》明确,公募基金行业要恪守信义义务,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切实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业务本位,真正把投资者的利益摆在公司利益和个人利益前面。
一方面,行业机构要潜心修炼“内功”,着力提升核心投研能力,强化“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为投资者提供更为优质的专业服务,更加重视并有效回应投资者关切。
另一方面,行业机构要摒弃规模和收入导向,在市场高位时保持理性、克制的专业精神,在市场低位时加大逆周期布局力度,提高产品的长期胜率,真正做到为投资者负责。
同时,《意见》要求要强化管理人、高管及基金经理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健全基金投资管理与销售考核及评价机制,完善与投资者回报相匹配的薪酬管理体系。
前述市场人士介绍,近年来,随着基础市场波动加大,部分行业机构投资业绩下滑、高位发行规模较大、投资者获得感欠佳等问题逐步暴露,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募基金行业的整体形象。
“监管机构高度重视上述问题,持续完善制度机制,引导行业机构不断强化与投资者利益绑定机制,实施行业成立26年以来首次系统性费率改革,着力提升投资者获得感;同时,建立实施行业机构权益类基金发行规模与投资业绩定期回溯机制,对市场高位阶段产品发行规模较大、投资业绩不佳的管理人,在评奖评价、创新业务等方面予以限制,目前已取得积极成效。”有接近监管人士表示。
一方面,基金管理人全面践行3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严格设定薪酬递延、奖金跟投、追索扣回等安排。
基金经理要将不少于当年绩效薪酬的30%购买旗下公募基金,并应当优先购买本人管理的公募基金;基金销售机构每个季度公示权益类基金和非货币基金保有量排名,从“重销量”转向“重保有量”,加大持续营销力度。
另一方面,大力推进费率改革。
2023年7月以来,行业下调了存量及新注册产品管理费与托管费率,每年为投资者节约费用约140亿元。
与此同时,推动与持有时长、投资业绩、产品规模挂钩的3种不同类型浮动管理费率试点产品,以更好满足投资者需求;降低公募基金证券交易佣金费率,完善佣金分配制度,预计每年为投资者节约62亿元投资成本;修订公募基金信息披露模板,更加简明、通俗地披露基金产品综合费用。
端正行业经营理念 把功能性放首位
“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以来,对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加大中长期资金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分析人士如是表示。
本次发布的《意见》也重点针对公募基金要更加注重功能发挥作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引导公募基金行业端正经营理念,正确处理好功能性和盈利性关系,把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积极践行“金融报国”。
接近监管人士认为,对于公募基金而言,要继续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稳步提升权益类基金占比,实现“总量提升、结构优化”;与此同时,持续提升服务中长期资金的能力,加大各类中长期资金引入力度。
“这是功能性的重要体现,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行业的市场引领力,推动行业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服务资本市场平稳健康运行。”该人士表示。
事实上,近年来,公募基金行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行业资产管理规模和影响力都在稳步提升。
一方面,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需求。
截至2023年底,权益类基金规模已达7万亿元,占公募基金总规模的26%。其中,2023年获批的公募基金产品中,权益类基金占比72%,较2022年提高28个百分点。
权益类基金发展的导向也更加明显。聚焦服务国家战略,持续推出“科创创新”“国企改革”“一带一路”“绿色基金”等主题产品,截至2023年底,公募基金投资科技创新领域股票达1.8万亿元,投资制造业股票达4万亿元,实现公募REITS常态化发行,带动存量基础设施投资超5700亿元。
另一方面,持续提升养老金融服务能力。
截至2023年底,行业受托管理的各类养老金资产规模已达4.8万亿元,占我国养老金委托投资规模比例接近50%。
坚持“穿透式监管、全链条问责”
《意见》提出,要进一步严格监管执法,强化全链条问责,督促行业机构树牢“合规创造价值”理念。深入开展行业文化综合治理,加强从业人员管理,严把任职“入口关”,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分类名单制度和执业声誉管理机制,坚决惩戒、出清违法违规和行为严重失范的从业人员。
“合规风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对于公募基金行业而言,坚持合规风控本位、塑造积极健康的行业文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前述市场人士表示。
有接近监管人士认为,优化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生态,有利于更好夯实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近年来,监管部门坚持“穿透式监管、全链条问责”,持续加大监管执法力度,着力营造“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
据介绍,从目前情况来看,监管部门已从两方面持续发力。
一方面,强化公募基金行业合规风控能力建设。
具体而言,以行业机构风险画像和基金管理人分类评价为基础,不断优化基金管理人评价体系,突出合规风控为本的监管导向,与行政许可、创新业务相挂钩,真正做到“奖优限劣”,不让“老实人”吃亏。
定期开展风险监测和投资运作摸排,及时压降重点机构、重点产品风险敞口,果断处置风险个案,保障行业稳健运行。实施基金专户子公司和独立基金销售机构分类监管安排,对于不具备展业能力或严重违法违规的机构,坚决推动市场出清。
另一方面,深入推进行业文化建设,持续加强从业人员管理。
具体而言,发布行业自律公约,修订从业人员管理规则,强化对募集期、封闭期、管理产品不满1年等情形下基金经理的离任要求,对违背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并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从业人员从严从重给予加入黑名单、取消基金从业资格等纪律处分,实现“一次违规、处处受限”。
与此同时,对于从事“老鼠仓”、伪市值管理等严重侵害投资者利益的“硕鼠”,不管其产品管理规模或市场名气有多大,坚决予以出清。(央广资本眼)